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党建

婺源历史名人与馆藏历史文物廉政文化系列故事连载——(三)余懋衡冒死除奸臣

前  

       廉政文化建设是拒腐防变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文物是文化遗产的精华和核心,是连接时空的纽带,它们连接起过去和现在,甚至还有未来。婺源博物馆珍藏的上万件馆藏文物中,有许多与历史上的先贤相关的文物,包括他们的随身物品、墓志铭、书画作品、自传、后人评述等,这些文物背后有着众多与廉勤文化有关的故事。如今,文物被解读出越来越多的内涵,并在启迪、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廉政文化建设,注重家风建设,县纪委县监委派出婺源博物馆纪检监察组协助推动婺源博物馆探索创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方式,深入挖掘馆藏文物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资源,把馆藏历史文物与廉勤文化、家风文化等充分融合,通过宣传婺源历代历史名人勤政廉政、秉公执纪的廉政事迹与馆藏历史文物故事,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婺源传统文化力量,思想受到洗礼和熏陶,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近期,将在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一系列婺源历史名人勤廉文化故事,对与故事中人物有关联的馆藏文物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在各大展厅进行陈展,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作用,努力为我县的廉政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余懋衡冒死除奸臣

       明朝南京吏部尚书余懋衡,字持国,号少厚,江西婺源县沱川理坑村人。少年好读苦学,明朝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任永新知县,步入仕途。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卷记载:“余懋衡除永新知县,征授御史。”当时正值神宗皇帝大兴土木,建宫殿修陵墓。为筹集大量的人力、物力,神宗委派太监为殿工、矿税使赴地方督办,这些殿工、矿税使以钦差自居,骄横恣肆、竭泽而渔,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余懋衡不顾自己的官帽,上疏陈其弊害,言:“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计,其害十倍于加赋。”要求神宗召回殿工、矿税使,难而却遭到神宗的训斥,以“忤旨”,罚余懋衡停俸禄一年。

       万历三十四年,余懋衡巡按陕西。他发现税监中官梁永以钦差自居,横行霸道,荼毒陕西,屠人盈野。梁永原为皇宫御马监监丞,万历二十七年被神宗派往陕西征收名马货物。后任陕西税监中官,他所设立的督税署养了几百名税丁,钦差府豢养了三百多武林高手,地方官一概不得过问税务。网罗五百余名亡命党羽,假借巡视之名四处劫掠各地富裕城镇。梁永将搜刮的金银财宝,以十分之一进贡神宗收用,十分之九派亲信护送至京,由家属接收藏于京郊。梁永在陕西八年,把陕西刮得民穷财尽、遍地哀鸿、怨声载道,三次激起民变。直接死于他手的大小官吏五十多人,直接家破人亡的不止上万户,陕西人称之“梁剥皮”。

       余懋衡得知极为愤慨,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定参奏税监中官梁永。他将梁永奴役百姓、中饱私囊的情况上奏朝廷,要求法办梁永以谢天下。然而,梁永是神宗面前的红人,他每年进贡给神宗的金银珠宝,数量多得连神宗自己都感到意外,神宗认为梁永忠心能干,极为赞赏。余懋衡的上书没有奏效。而上书之事被梁永在京的太监亲信得知后,密报给梁永。梁永得知后,对余懋衡怀恨在心,惧怕恶行暴露,欲置他于死地。

       梁永一方面指使在京的亲信将藏于京郊的私物转给太监把持的一卫两厂,化私为公,以逃罪证;另一方面指使亲信乐纲买通余懋衡的司厨,投毒加害余懋衡,致使余懋衡中毒,幸抢救及时未死。梁永不甘心,要求乐纲再次加害。余懋衡第二次中毒,经抢救再次脱险。接连中毒引起余懋衡的警觉,他命咸宁知县满朝荐派人查办。经认真仔细的分析,发现司厨十分可疑,经严加拷问,司厨不得不招供:“是梁永派人行贿买通他,指使他投毒的。”并查获剩余的毒药,人赃俱获,从而真相大白。此事一经传出,引起当地百姓的极大愤慨,梁永极为恐慌。

       梁永事情败露后,余懋衡命咸宁、长安二知县立案调查梁永的不法事实。梁永反而先下手为强,率领自己的卫队,夜闯咸宁县府,严加威胁。但知县满朝荐早有防备,梁永无机可乘,无所掠而去。城中数夜惊,言梁永要谋反。梁永迫于压力,自言绝不造反。暗中却招集数百亡命之徒于府中,以求反抗。余懋衡得知这一情况,命咸宁知县满朝荐带兵前往梁永府,将这些亡命之徒打散,消除了隐患。

       万历三十五年正月,余懋衡将梁永买通司厨害己一事上疏,极论梁永之罪。在京的一些忠臣也纷纷弹劾梁永,言官攻永者数十疏。然神宗受梁永蒙蔽日久,全然不信。余懋衡见此并不气馁,他决心寻求有力的证据。

       梁永做贼心虚,怕藏在钦差府的金银财宝被余懋衡查获,秘密派亲信王九功、石君章等率护卫队假借解押税款、上供物之名将所搜掠的金银财宝运送回京,以逃罪证。余懋衡得知后,令咸宁知县满朝荐率兵追赶拦截,“逻兵与格斗,追至渭南,杀数人,尽夺其装。”终在渭南华阴截获运赃车队,计有载梁永私物大车十六辆,金银珠宝、珍稀特产无数。余懋衡将所获赃物一一登记造册,并将押运爪牙录供画押,铁证如山。并将为首的梁永死党就地正法。随后,余懋衡派专人将赃物和罪证运送京城,以示梁永之罪。

       得知赃物被截后,“永大窘,听乐纲谋,使人系疏发中驰奏:九功等各贡名马、金珠、睛绿诸宝物,而咸宁知县朝荐承余御史指,伏兵渭南遮劫之,脔君章等,诬以盗。”梁永狗急跳墙,倒打一耙,将赃物冒充上供物,反诬余懋衡指使咸宁知县满朝荐拦截上贡之物,屠杀解贡使,犯欺君死罪。在京城梁永太监亲信的附和下,神宗怒曰:“御史鸠无恙,而朝荐代为报复,且劫贡物。”由太监执笔下旨逮捕咸宁知县满朝荐入京师法办。(梁永的亲信一口咬定他掠上贡物,被定有罪,明万历四十一年秋才被救出。)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当余懋衡将梁永的赃物及其爪牙的供词画押运抵京城,公之于众时,满朝文武见之大为震惊,纷纷争相参奏,众口一词要杀梁永以谢天下。在铁的罪证面前,神宗再也无法袒护,不得不下诏撤梁永陕西监税中官之职,回京师御马监养马。

       余懋衡终于冒死为陕西除去一害,关中始靖。百姓对余懋衡都心存感激,夸他是铁面御史。

(作者:吴精通)

主要参考资料∶ 

1、《明史·列传》

2、《中国通史·第八册》蔡美彪编